张平文在武汉大学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在创新链条上找准定位

发布时间:2023-09-14 10:31 阅读:
A A A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卓尔体育馆,隆重举行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今年进入武汉大学学习深造的全体研究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最近,华为推出新款手机Mate60 Pro引发全球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中国一家极具代表性的高科技企业,华为用持之以恒的自主创新奋力突破美西方严密的技术封锁和全方位极限打压,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令国人为之骄傲的成绩。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今天在座的每一位研究生,都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应主动担负起学术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大任。

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此外,研究生也是推动学术创新的有生力量。作为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武汉大学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秉承质量和创新两大主题,始终遵循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研究生要做到德才兼备,一方面,需要你们仰望星空,树立崇高理想,在追求高深学问的同时,注重提升政治理论素养、涵养道德品质,把个人价值置于国家民族发展大局中思考,大力弘扬武大人代代相传的学术报国精神;另一方面,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结合自己的学术基础和研究兴趣,选择好研究方向,规划好发展路径,制定好课程计划,在广袤的学术海洋中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

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于“研”,显著特征在于“创”。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和社会变革进步的强大引擎。在科技创新链条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所处的位置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因而,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承担的使命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

学术型研究生要侧重于基础研究创新。基础研究处于创新链条的起始端,是科研探索的源头,是建设科技大厦的“地基”。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但放眼世界,我们的基础研究整体上还没有达到领先水平,原始创新能力远远不足。作为基础研究的后备军,你们要把武大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转化为成才优势,着力夯实理论基础、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瞄准世界学术前沿深入钻研探究,努力产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专业型研究生要瞄准国家战略与应用创新。应用研究处于创新链条的中高端,为基础研究提供可能的应用途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是科技大厦的主体结构。当前,我国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的自给率较低,高端专用芯片大量依赖进口,加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势在必行。作为科技创新的后备军,你们要面向国家战略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着力培养应用创新能力,努力推动新技术突破、催生新产业变革、引领新业态诞生。

同学们,尽管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发展目标不同、培养路径不同、考核标准不同,但都能成长为推动国家创新的中流砥柱,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你们在创新链条上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成长为堪当国之重任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成长为堪当国之重任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需要你们以好奇心驱动创新热情。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只是拥有无比强烈的好奇心罢了”。好奇心是一种强烈的人类本能,也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以“寻根刨底”的执着苦苦求索、辗转反侧,在“山重水复疑无路”后灵光一现、豁然开朗,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和酣畅淋漓,这正是科研探索的魅力所在;也正是这种满足好奇、破解未知的“巅峰体验”,驱使着人类以无穷的毅力和耐心向着科学的高峰不断进发。在科研创新之路上,我希望你们用敏锐的心灵和探究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好奇心激发创新的强大热情,积极探寻自然的规律、破解人类发展的难题,不断探索学术的前沿、拓展未知的边界。

成长为堪当国之重任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需要你们在大胆质疑中培养批判思维。国立武汉大学初创时期的建筑筹备委员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科学研究的本质是追求真理,质疑是求真的起点,批判是求真的手段。科学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不断质疑权威的历史,哥白尼质疑亚里士多德“地球是宇宙中心”的主张,推翻了延续千年的“地心说”;托马斯·杨质疑牛顿“光是粒子”的观点,打开了光学研究“波”的世界。所以说,创新是对现有理论框架的突破和重建,质疑和批判正是创新的生命力之所在。我希望你们在科研道路上培养大胆质疑的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想前人之未想、疑前人所未疑、创前人之未创,不断开拓新方向、提出新见解、攻克新问题。

成长为堪当国之重任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需要你们在求真求实中涵养扎实学风。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脚踏实地、学深悟透每一部著作,需要细致严谨、一丝不苟做好每一次实验,只有以“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专注积蓄足够的“势能”,才能转化为创新的“动能”。反之,如果被功利浮躁之风侵蚀,走向学术造假和学术不端的歧途,不仅会对个人学术生涯造成致命打击,更将对学术生态和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造成严重伤害。我希望你们以求真的态度和求是的标准对待科学研究,不能心存“差不多”的侥幸,坚决抵制急功近利,坚决摒弃浮躁作风,扎扎实实筑牢学术根基,不断积累创新能量,唯有如此方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跬步千里、行稳致远。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创新是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我衷心希望你们珍惜在珞珈山的求学时光,在矢志创新中找准定位、笃定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自己的人生答卷,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和力量!

最后,祝愿每一位研究生在武大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